海外汉学相关论文
全球化时代汉学话语的核心特征突出表现为语文学根基、比较性视野和自反性省思三方面,学者不再把汉学仅仅作为一种对他者时空产生知......
美国汉学家周蕾以由女性主义、视觉主义和族裔理论发展而来的女性族裔观者的理论视角,对中国近现代文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批评,尤其是对......
俞森林教授的新作《道经英译史》,是翻译史研究跨学科实践的一部著作。该书结合翻译学、道教学、海外汉学和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鉴于书法文化西传的多学科属性与跨文化特征,早期汉学史承载了20世纪前西方接触、了解并认识中国书法文化的历史轨迹,全面展示了中西......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材料选自美国汉学家司马富(Richard Smith)的汉学著作《:一部传记》第一章《易经的起源》(“Genesis......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为世界关注。《道德经》在国外有近260多种译本,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海外汉学的不断发......
在中国近代,来华西人与中国音乐界的互动交流,形成了海外汉学中的中国音乐文化“共同体”。此“共同体”的学术基础及其研究进展,是中......
作为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实践者,季进尝试把海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转变为普遍的"问题意识"。他受到......
谢天振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翻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本文从他的学术贡献以及谢天振先生后期在翻译学上从“译入研究”转向“......
\"讽寓\"这一西方文学术语最早被欧美汉学家取代中国本土话语中的\"比兴\"范畴,用于研究汉唐《诗经》注释传统。20世纪80......
美国学者简·詹姆斯对汉画像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图像志阐释和艺术功能分析两大部分.她的研究受到了费慰梅、包华石、时......
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与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红楼梦》相关研究一向为研究者所重。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英文学术期......
海外汉学著作是一扇窗口,人们能从西方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上的中国。汉学著作的翻译给人们提供了再次了解中国的契机。Science and......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为世界关注。《道德经》在国外有近260多种译本,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海外汉学的不断发......
海外汉学研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本项目选自美国汉学家孔丽维(Livia Kohn)的著作Science and the Dao第四章,作者集合了......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报告的材料来自法国汉学家雷威安的(AndréLévy’s)的作品《中国古代文学经典》(Chinese Literature......
学位
从公元618年至玄宗即位,初唐时代延续近百年。其间每一位初唐诗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大胆的尝试,将初唐诗歌......
196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Notre Dame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邓恩(George H. Dunne, 1906~1998)的《Generation of Giant-The Story of the ......
以往治史,多以人物或事件为轴心来把握历史演进的经络,而对人物事件后的社会文化自身嬗变,关注不够。今日海外汉学中的社会史取向,则恰......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卷足而寝。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
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1916—1999)的弟子李欧梵曾经说,史华慈是一位伟大的狐狸型的老师。在私下里,他们还称呼这位“老狐狸”......
<正>海外汉学①是西方学者基于自身的社会语境和学术传统,利用西方的理论框架和话语对中国所做出的研究。故尔,研究海外汉学,必须......
期刊
2005年11月2日,马来西亚著名汉学家郑良树教授应邀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郑良树先生现担任......
<正>译者按:本文译自Paul Servais,?Une Chine de papier:Charles de Harlez de Deulin:desétudeséraniennes auxétudes chinoi......
如果把西方汉学的演变历程分为“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三个时期,那么,传教士汉学是其学术和思想发展道路上最重......
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女性研究已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外汉学中的中国古代女性研究层出不......
美国学者柯睿和方葆珍通过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深化和补充了西方读者对李白诗歌和中国道教的认识.柯睿以文学—宗教学的跨学科视野,......
哈佛大学的田晓菲教授是知名的陶渊明研究者之一.她藉由陶集版本研究而提出的“手抄本文化”概念,是近年来中古汉语文学研究中的一......
狄百瑞是美国新儒学大家,也是欧美汉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并不是以“他者”的思维看待中国文化,而是从中国文化内部审视当代美国乃至......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翻译与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界最令人关注的一个学术领域,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学人......
近年来,海外汉学研究在国内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就广告研究而言,海外中国广告研究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其中尤以“......
本文从“现代文学”作为开放、未完的建制这一基本认识入手,探讨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对它的增益和建设作用。我有意打破内外......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博大精深的,追溯历史、纵观四海,思想的火花在激荡,学者们不断突破局限,在我们传统视野之外,就有一片绿色天地。近几......
中国“宗族”问题是一个高度地方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和现代性视野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宗族”问题研究的中外比较分析,可......
瑞士汉学家毕来德与法国哲学—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因对汉学及中国思想的理解方法不同而起笔战,遂引发中、法学界空前激烈的讨论......
美国汉学家蓝温蒂对五四作家的自传进行比较研究,重点分析作家对“写作”的矛盾心态以及在写作中构建权威、自我认同的过程.蓝温蒂......
《诗经》外传的时间早,范围广,译本种类丰富,甚至产生了专门的海外诗经学.本文以《诗经》在日本、法国的传播为案例,从传播时间、......
2003年8月8~10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新疆社......
今天后殖民批评家对于国民性话语的批评,在价值和目标上是民族主义取向的,甚至可以说,是以国族标准取代了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
摘 要:美国学者柯睿和方葆珍通过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深化和补充了西方读者对李白诗歌和中国道教的认识。柯睿以文学—宗教学的跨学科......
海外汉学(Sinology)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研究,其学科特点是以历史语文学(Philology)和文本为基础......
本文围绕道教学术翻译的现状、特点以及方法展开讨论,认为西方的道教研究是西方与中国知识跨时空的对话,而道教学术论著的翻译则是......